摘要:中国能源网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于5月8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
率先步入工业化的欧美国家实际上具有一种先发优势——在国际市场还处于开发早期时,产业链的国际化竞争并不激烈,那时的发达国家碰到一些危机时,比如环境污染,都还有机会、有能力去化解。
1、中国需要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大家知道全球气候问题再次警示人们,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3、绿色与低碳能源战略的主要内涵简化为三个方面 a、大力提升技能,提高能效,提高总量 b、高效、洁净利用化石能源,使这一能源逐步绿色化。
中国能源网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于5月8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4、本世纪上半期,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过渡期转型期,今后二十年,也就是2010年前,是这个转型期的攻坚期困难期。我认为中国的模式有很多好的积累的经验,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我们面临着世界各国都没有的困难,另外,我想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全球各国必须共同付出努力,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结果。中国模式在探索中,中国人必须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是这条道路的主元素,这条道路的创新,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最重要的贡献。今天我和大家谈谈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主要内容为:1、中国需要绿色、低碳能源战略,2、低碳于绿色并行,3、绿色与低碳能源战略的主要内涵,4、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电力系统要解决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尤其是这二十年的前十年,是重要的关键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显现出来,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压力继续加大。
从动力源泉看,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尽早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去年共审查通过各类核与辐射安全国家标准、导则和技术文件25件,对200余项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进行清理。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瞭望》: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在哪些方面?在十二五期间会有哪些大的安排?周生贤:从时代要求看,必须坚持环境与经济相融合,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典型案件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确保环境违法行为整改到位。
对两次核查中发现存在突出问题的河北沧州等8城市和天津陈塘热电厂等5家企业公开通报,责令限期整改。环保绝不能有一丝一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念头《瞭望》:从以前的环保总局升格为现在的环境保护部,进一步凸显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瞭望》:在环境保护方面,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什么?周生贤:我国环境问题具有共同但又独特的特性。针对此,未来我们将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紧扣重金属污染等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全力遏制环境事件高发势头。三是扎实开展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作,着力解决重金属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回升势头更加强劲,产能释放更加明显,污染物产生量会有增加,甚至一些已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企业可能死灰复燃。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呈现结构性、压缩性、复合性、区域性和全球性五大基本特征。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势必是‘无源之水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目标任务和解决问题不同,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环保老路,已被历史所诟病,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指出,中国一直强调要推陈出新,独辟蹊径,探索走环境与经济融合的环保新道路。对已开展规划环评的项目,适当简化环评程序。对2008年7月以来开工建设或投运的项目、造纸行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查处未批先建项目1824个,没有落实环保三同时项目3167个,依法责令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限期落实整改措施。
山东等省对未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市(县)主管领导给予行政记过或撤职处分。各地纷纷创新招数,河北出台《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河南出台《水污染防治条例》。
二是深入落实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全面启动环境执法稽查试点工作。
开展高污染行业执法检查活动。三年来,中央财政投入污染源普查经费8.62亿元,地方财政安排资金31.16亿元。[page]去年以来,我部接报了陕西凤翔、湖南武冈、云南东川等12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健全跨省界环境执法及污染纠纷协调处理机制。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和运行有待继续加强,环境监管等能力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环保任务的需要。积极推进施工期环境监理,建立健全环保验收全过程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验收管理程序,从今年开始,将用2~3年时间抓好三同时验收工作。
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认真落实规划环评条例。针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和敏感问题,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验收的环境监管。
涉及15个省(区、市)的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工作全面启动。以水为鉴,可正发展观。
体制机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同时,着手谋划让湿地、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
虽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的趋势总体上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对2009年上半年减排进度较慢的8省(区)发出减排预警,约谈当地政府领导,进行督查指导。这一系列举措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的目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力争比2009年再削减40万吨,化学需氧量减排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再削减20万吨以上。
四是环保基础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分期分批清查十五以来审批的所有建设项目,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审批的产能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集中整改突出问题。
广西对未按计划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47位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向全区发出通报。减排工程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也取得新进展。
对环评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的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以及山东省钢铁行业作出暂停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决定。积极协调,全力推进《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获得国家审批。
重点抓好两高一资行业、重点流域区域开发规划环评。尽快制订环境功能区划前期研究试点方案,探索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新思路。从具体工作成效来看,一是污染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持续好转。如果处置不当,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可以如期实现。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将区域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
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八个流域完成污染治理投资714.9亿元,建成项目1270个,在建项目785个。现实情况下,仍有大量艰巨工作任务需要尽快完成。
贵州出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攻坚工作行政问责办法》,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严重落后的市(州、县)政府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突发环境事件处于高发期,一些重特大环境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